环境雌激素有什么危害?生活中,有害物质无处不在。比如指甲油里就有你所不熟悉的环境雌激素。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环境雌激素有什么危害。
环境雌激素(EEs)是指一类进入机体后,具有干扰体内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释放、运输、结合、代谢等过程,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从而破坏维持机体稳定性和调控作用的化合物,包括人工合成化合物及植物天然雌激素,属于环境激素中的一类。
一起来看看环境雌激素有什么危害。
夏季是炫耀指甲油最好的季节,可昨天在微博上,指甲油却“中招”了!
这些成分让老鼠得糖尿病
指甲油会不会引起糖尿病?这个咱们不急着谈,让我先给你说个事儿。
有一批老鼠,在被医生每天用一种叫做“环境雌激素”的物质灌胃,结果不久后,其中一部分老鼠的血糖真的升高,出现了糖尿病的表现。
医生们随后检查了老鼠体内的胰岛组织,发现大量的细胞变形、凋亡,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数量大幅度减少。医生们还做了体外细胞试验。如果给胰岛细胞添加这类物质,那么胰岛细胞也会大量死亡。
胰岛细胞如果大量凋亡,胰岛素分泌不足,老鼠就会出现血糖代谢异常,患上糖尿病。这道理搁在人身上也完全可能成立。
他们用来实验的物质叫做多溴联苯,和这个新闻里提到的邻苯二甲酸酯,其实基本算同一类物质,医生们给它们起了同一个称呼——环境雌激素。
这些物质曾让鱼“变性”
环境雌激素是什么?通俗来说,就是这是一类存在在环境中,对于人体可以起到类似雌激素效果的化合物。
不过,它们可没有人体自身产生的雌激素那么“友好”,反而会干扰人体自身的内分泌系统,所以又叫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酯和多溴联苯都是其中赫赫有名的存在。
以前有研究者发现,在这些物质污染水域后,水域中的水生物——比如鱼类,居然“变性”了,许多雄性生物开始出现了雌性的特征。
后来,还有医生发现,如果孕妇大量接触这类物质,那么生下的孩子容易出现尿道畸形。“中招者”大都是男婴,那些男孩子会因为泌尿系统的异常,无法站着尿尿,甚至有些还会被粗心的父母误当成女孩子!
“我们知道每个人体内都有多种性激素,其中雌激素和女性关系很密切,男性体内当然也有雌激素,不过水平就要低得多。可这些环境雌激素大多因为环境污染所致,在进入人体后,却额外带来雌激素的一些问题。这就引起了内分泌医生的关注。”专家说,“医生们很担心,现在糖尿病如此高发,除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会不会和环境污染有关?而从流行病学调查,还有实验室的结果来看,这完全有可能。”
这些东西没事最好少碰
当然,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它们干扰的不只是糖代谢,还可能影响到甲状腺等器官。专家他们的研究就发现,多溴联苯对于甲状腺系统同样会带来损害,而国内外的研究也都提示,如今甲状腺疾病越来越多,和环境污染可能脱不了干系。
多溴联苯也好,邻苯二甲酸酯也好,既然都是环境雌激素类物质,它们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一样的。其中,邻苯二甲酸酯经常被应用于指甲油、发胶、化妆品、香水、洗发液、沐浴液等日常护理用品中,这让许多爱美女性,不知不觉被暴露在“内分泌异常”的风险之中。不过,现在医生们更担心的是来自于水源的污染,因为它们会直接影响到水产和农业产品,而饮食摄入量可能比化妆品摄入量更多。
专家说,“大的环境问题这需要相关部门来管理和控制,而从个人健康角度来说,我们肯定希望人们能少用这类产品,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孕妇。因为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这些物质保守估计,也可能损害你的甲状腺,伤及你的孩子,增加你的糖尿病风险。”
如何杜绝环境雌激素
1、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因为垃圾(特别是废旧塑料制品垃圾)焚烧能产生大量二恶英,释放大量环境激素,所以应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婴儿尿布等。出门在外带着自己的筷子、餐盒、杯子、牙刷洗漱用品,更加方便舒适。
2、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布袋、菜篮子等。塑料袋不仅增加垃圾数量、占用耕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更为严重的是它在自然界中上百年不能降解,若进行焚烧,又会产生二恶英等有毒气体。
3、选用简单包装的or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商品的过分包装,加重了自然界的生态负担和消费者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在工业化国家,包装废弃物几乎占家庭垃圾的一半。在日常生活中选用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可减少包装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4、不用聚氯乙烯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添加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是一种环境激素,而它可能在高温中渗出。
5、不用不合格的塑料奶瓶。在聚碳酸酯制成的奶瓶中倒入开水后,双酚A会溶出。尽量用玻璃制品。
6、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or饮用热水。方便面容器90%以上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而原料苯乙烯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类物质。在这类容器中倒入开水后,苯乙烯会溶出。
7、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肥皂是天然原料脂肪加上碱制成的,使用后排放出去,很快就可由微生物分解。而洗涤剂成分复杂,多含有各种苯酚类有机物,是重要的激素来源,它的使用特别是含磷洗涤剂的使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8、少用室内杀虫剂。杀虫剂是环境激素的一种,它因毒性、高残留性在生物圈中循环,破坏生态平衡,损害人的神经系统,诱发多种病变,是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特别是在密闭的室内,杀虫剂会富集和残留,浓度越来越大,严重损害居住者健康。
9、简化房屋装修。装修房屋不仅浪费大量资源,而且还为健康带来隐患。氡气存在于建筑材料中,可诱发肺癌。石棉是强致癌物质,存在于耐火材料、绝缘材料、水泥制品中。家具黏合剂中的甲醛可引起皮肤过敏,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并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苯等挥发性有机物存在于装修材料、油漆和有机溶剂中,多具有较大的刺激性和毒性,能引起头痛、过敏、肝脏受损。甲醛、苯等物质可释放环境激素,危害人体健康。
10、回收废旧电池。电池中含有镉、铅、锌、汞等,电池腐烂后,有毒金属渗入土壤、水体中,通过食物链进入植物、动物,最后进入人体内,可导致严重的疾病。为防治电池对环境的污染,请将电池收集到一起,到一定数量后,送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11、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农药作为环境激素的重要物质,在植物体内富集或残留于植物表面,通过植物、昆虫、鱼类及气-水流通的作用,转化和富集。一方面,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使农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益虫、益鸟被杀,生态失衡,造成新的、更多的虫害。此外,农药还可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有些农药,甚至还有遗传毒性。因此,我们应尽量减少农药的使用,同时推广高效低毒、对环境影响小的新型农药。
12、避免食用近海鱼。海水中含有各类化学物质,尤其是近海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概率更大。随着食物链浓缩、富集和放大,人食用近海鱼后,受到环境激素污染的概率也会增大。
13、消费肉类要适度。禽畜的饲料中含有大量激素类物质,不要过度食用禽畜肉。
14、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据研究,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如糙米、小米、黄米、荞麦、菠菜、萝卜、白菜等,有利于化学毒物从体内排出;饮茶有助于将体内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环境雌激素有什么危害?爱护环境,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